切勿滥用“三素一汤”

 “三素一汤”是指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联合,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给药方法的简称。“三素一汤”已经成为不少医院治病的“常方”,其后果就是造成细菌耐药,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简介

许多家庭药箱常备有抗生素、维生素,不少人在“自治”时确实常将抗生素当普通的消炎药用,一种耐药了又换另一种;而维生素则被当“补药”,在不了解是否缺乏的情况下照吃甚至滥吃。而到了医院,不少人一开口就主动要求“给我打吊针吧!”
image
回到锐词报
在不少情况下,即使病人没有主动提出要“吊针”,一些医生也会开出“三素一汤”,因为这才能满足患者“好得快”的愿望。特别是在不少基层医疗单位,“三素一汤”几乎成了治病的“看家菜”。有文献指出,近年来,在一些医院,这类“看家菜”的使用甚至可占处方中50%甚至更多!

中国医疗现状

据卫生部主管、中国保健协会主办的《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相关文章透露,“三素一汤”在各级医疗单位、诊所占了处方中50%~80%左右,“是临床中普遍现象”。而《人民日报》有关农村用药状况的调查同样指出,不管是感冒、咳嗽还是拉肚子,一律用“三素一汤”的现象在农村确实十分盛行,状况堪忧。当然,这种现象还不止于农村,北京中青年药师沙龙近年所启动的北京社区医院药物利用与评价研究课题也发现,“北京社区医疗机构抗生素注射剂的购入金额占抗生素总购入量的60%以上,而其正常适用范围应小于30%”,足足超了一半以上!

错误的方法

专家提醒称,其实80%~90%的感冒是因病毒而非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千篇一律地用“三素一汤”进行治疗,在多数情况下非但没必要,甚至有滥用之虞,可对患者的身体带来额外的风险;建议无论是医生和患者在选用“三素一汤”之前,最好先做简单的化验检查,若出现明显的扁桃体肿大,血液中的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等指征,确定是细菌感染后,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才能既有效、又不伤身。以免滥用造成耐药,甚至掩盖了病情延误治疗。
对于非细菌性的上呼吸道感染来说,只要多喝水、多休息,不服药也能逐渐痊愈,而且还少了副作用。

滥用危害

其实头痛、发烧、咳嗽等类似的感冒(西医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80%~90%是由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可是,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同样被普遍用来治疗。
image
输液
针对这类病症,千篇一律地使用“三素一汤”进行程式化的治疗,非但不利于治病,还存在额外的风险。
已有报道指出,中国近半的药物不良反应就是由抗生素引起的。如几年前沸沸扬扬的“欣弗事件”就是个典型例子,这种被称为“欣弗”的问题注射液其实是含有克林霉素[zhǐ]葡萄糖液,而克林霉素本来是临床的二线用药,在出现严重炎症、有明显细菌感染指征的情况下使用的。但在一些基层医院,“欣弗”却常被用来治疗普通感冒,直到国内多家医院使用“安徽华源”生产的“欣弗”注射液给感冒患者治疗,出现胸闷、心悸、过敏性休克和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出了人命后才被紧急叫停。
抗生素的滥用很容易造成细菌耐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出现之前,很多细菌感染都无药可治,一旦感染就很可能意味着死亡。上世纪四十年代,青霉素的诞生,在二战中挽救了无数的伤员的性命。而据专家介绍,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包括抗生素在内的“三素一汤”,已成了应对感染和发烧的“法宝”,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滥用,导致了青霉素的耐药和疗效的下降。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价格便宜、种类更多的抗生素被广泛地用于治疗,虽然使得肺炎肺结核等感染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同时存在严重的滥用也使得耐药菌株的发展不断加快,而且对各对各类抗生素的“抵抗力”越来越强,甚至出现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赶不上耐药菌繁殖速度,使得某些感染性疾病可能陷入“无药可医”的境地。

详细解读

抗生素
对病毒“无可奈何”,用了也白用,甚至是滥用。而一种抗生素第一次被滥用,也许可能杀死部分细菌,但第二次只能伤到细菌的一点“皮毛”,以后真遇到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时,可能根本就不管用、不得不选用更先进的新型抗生素,这也就是所谓的细菌耐药。
激素
很好的消炎药,感冒症状在激素的作用下可能2~3个小时就能得到明显改善。即便如此,激素也只能权衡着用,即在发烧39℃以上,扁桃体特别肿大,甚至连气道都快被堵住时,确实可用点激素缓解症状。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激素还是不该随便使用的,即便使用,剂量和疗程也必须严格把握,以免把症状掩盖住了,没能及时找到病因反而延误了彻底的治疗。
只起辅助作用,但不用也没问题。对不能正常进食的病人,输液治疗时可视个体需要适当加入某些维生素。但在多数情况下,确实没必要将维生素当“补药”,千篇一律地开给患者使用。除非是上了年纪或是因久病长期营养缺乏、饮食受限的患者,身体弱、代谢相对差,才存在维生素缺乏的可能。而一般人在五六十岁之前,即使感冒,只要饮食正常,基本能通过食物摄取足量的维生素,无需特别补充。
并不像不少患者所以为的“能起排毒作用”。其实,它在输液时起的作用更多的只是“三素”的“载体”,本身进入人体内后,可作为能量被机体吸收利用,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但对于肠道吸收功能正常,没有上吐下泻症状的患者,光喝点糖水就能起到这种作用,根本无需通过吊针补液。

相反,操作不当,输液过快或过多也会存在医疗安全隐患。比如输液管中空气未排尽,或是连续输液接瓶没及时重排空气,空气一旦进入静脉,可形成接“空气栓塞”,严重的甚至可引起缺氧,令患者呼吸困难。
Previous Post
No Comment
Add Comment
comment 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