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阅读笔记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
有些人只是想要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特别”,他们想要用不幸这一点来压住别人。
一、一切的烦恼来自人际关系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1. 为什么讨厌自己
- 我们的“目的”: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不想在人际关系中受伤,非常害怕自己被人拒绝和否定,而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
2. 自卑感来自于主观的臆造
- 我们在与他人的比较——也就是人际关系——中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自卑感”。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3.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
- 自卑感:是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的情绪状态,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坏事,可以促成努力和进步的契机。 自卑情结:一种复杂而反常的心理状态,跟自卑感没有关系。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
4.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 声称“因为有A所以才不能做B”,言外之意“只要有没有A,我也会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人”。
-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自己”的比较。从胜负竞争中全身而退。当一个人想做自己的时候,竞争势必会成为障碍。
5. 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 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真心的祝福。如果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
6. 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
- 因私愤而流露的发怒只不是过是为了让别人屈服的一种工具而已。人际关系一旦发展到复仇阶段,那么当事人之间几乎就不可能调和了。为避免这一点,在受到争权挑衅时绝不可以上当。
7. 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失败了
- 发怒只是交流的一种形态,而且不使用发怒这种方式也可交流。不是不能发怒,而“没必要依赖发怒这一工具”。
8. 人生三大课题:交友、工作、爱
- “自立”和“与社会和谐共处”是我们行为方面的目标。
9. “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
- 阿德勒把逃避人生课题或者逃避人际关系,而捏造种种借口的情况叫“人生谎言”。但这并不是善恶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关于 “勇气” 的问题。
文章金句
- 幸福就是“贡献感”。
- 人生不是一条线,而是连续的刹那。
- 我们并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勇气”。
-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
-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二、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 接受不能更改的事物,接受现实的“我”,然后,关注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的“勇气”。
- 真诚接受不可交换的“这个我”的自我接纳;主张应该毫不怀疑人际关系基础,从而做到无条件的他者信赖。
- 我们要像跳舞一样认真地过好作为刹那的“此时此刻”,既不看过去也不看未来,只需要过好每一个完结的刹那。没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个地方。
1. 自我意识
- 展露“本真的自己”: 把对自己的执著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起共同体感觉。需要做到3点:
- “自我接纳”
- “他者信赖”
- “他者贡献”
- 我们既然不能丢弃也不能更换“我”这个容器。但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来改变对”我“的看法和利用方法。
- 自我接纳: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 肯定性的达观: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这就是自我接纳。
2. 信用和依赖
信用:有附加条件,需要抵押品;信赖:无条件地相信。
- 阿德勒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信赖”,而非“信用”。
- 我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背不背叛我,那是他人的课题。
- 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
3. 工作本质
- 要想获得归属感必须把他人看作伙伴,而要做到视他人为伙伴就需要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
- 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 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地加以实践。
- 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我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4. 甘于平凡的勇气
- 拥有“甘于平凡的勇气”,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
- 平凡、普通并不等于无能,我们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5. 此时此刻
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
- 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 不要把人生理解为一条线,而要理解成“点”的连续。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
- 如果把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那就会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
- 像直线一样的过去的生活只不过是在你反复下定决心“不做改变”的基础上才貌似成了直线而已。聚焦“此时此刻”是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
- 即使有人讨厌、只要没有迷失“他者贡献”这颗引导之星,那么我们就不会迷失,而且做什么都可以。即使被讨厌自己的人讨厌着也可以自由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