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之道-购买企业的12个坚定准则
如果你将这些人放在制造马鞭的公司里,公司绝不会有太多改变。即使是派最优秀的管理者去拯救一个状况欠佳的坏企业,这个企业也难以起死回生。
购买企业的12个坚定准则
巴菲特:投资时我们以企业分析师的眼光,而不是市场分析师的眼光,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的眼光,更不是股票分析师的眼光。
巴菲特寻找那些能看懂的企业,有着长期的光明前景、诚实且能干的管理者,以及,最为重要的是具有吸引力的价格。
巴菲特:如果一位CEO想收购一个具有15%投资回报率的项目,其部下回呈的可行性报告一定会成功地认证该项目的回报率为15.1%。
一、企业准则
企业是否简单易懂?
企业是否有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
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
1. 简单易懂
- 巴菲特:如果不完全了解的行业里拥有一家企业(无论全部还是部分),你很难准确解读它的发展或做出明智的决策。
- 投资成功并不是靠你懂多少,而是认清自己不懂多少。巴菲特: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这并不是圈子多大的问题,而是你如何定义圈子的问题。
2. 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
- 巴菲特几乎从不关注热门股,只对那些他相信能够成功,并且长期盈利的企业感兴趣。尽管预测一家企业未来能否成功不那么简单,但企业一路起来的经营轨迹是相对可靠的。如果一家企业展示了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年复一年提供同样的产品和服务,推测其持续成功就是合理的。
- 一个合理价格上的好企业,比便宜价格的坏企业更有利可图。巴菲特:查理和我不懂如何解决企业的麻烦。我们所学到的是如何规避它们。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专注于发现并跨越1英尺的跨栏,而不是我们拥有跨越7英尺栏的能力。
3.良好的长期前景
- 巴菲特将经济的世界分为不等的两部分:少数伟大的企业——他称为特许经营权;多数平庸的企业——多数不值得购买。
- 巴菲特定义特许经营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1.被需要或渴望;2.无可替代;3.没有管制。
- 巴菲特:我们喜欢那些能提供高投资回报率的股票,它们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可能继续仲有这种优势。我们看重它们的长期竞争优势,以及持久性。
- 巴菲特他最简单的投资智慧是:一个伟大企业的定义至少是伟大25-30年。
- 一家平庸企业提供的产品实质上普通型商品,无法与其竞争者的产品区分开来。以前,普通型商品包括:石油、天然气、化学品、铜、木材、小麦、橙汁。今天,电脑、汽车、航空服务、银行和保险也成为普通型产品或服务。
二、管理准则
管理层是否理性?
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
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
巴菲特购买的企业,必须由他欣赏、信任和具有竞争力的管理层来管理。“道不同,不相为谋。” 无论企业具有多么诱人的前景,与坏人打交道做与一笔好生意,我们从来没有遇见过。
4. 理性
- 配置公司资本的能力,是管理层最为重要的能力,因为长期而言,这将决定股东的价值。
- 额外的现金被保留在企业内部,能产生高于平均的交道回报率,高于资金的成本,那企业应该保留所有现金进行再投资,这是符合逻辑的。如果保留的现金投资于那些低于平均回报的项目,则是非理性的,但这种现象却很觉。
- 巴菲特:对于企业增长的盈利,如果不能投资于超越平均回报率的项目,唯一合理和负责任的做法就是分给股东。具体做法有两种:1.分红或提高分红;2.回报股票。
5. 坦诚
- 巴菲特高度赞扬那些能全面、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管理层,他们承认错误,也分享成功,对于股东他们开诚布公。
- 巴菲特:需要报告的是数据,无论经是会计报表之内还是之外,或者额外的准则,总之,它能帮助读者回答三个问题:1.公司大致估值;2.公司有多大可能性达到未来目标?3.鉴于过去的表现,管理层干得如何?
- 巴菲特还称赞那些有勇气公开讨论失败的管理层。每个公司都会犯错,不宇航局是大的或小的。他认为,太多管理层爱夸大其词,而不是诚实沟通,他们为自己的短期利益而损坏了大家的长期利益。
6.惯性驱使
- 公司管理层通常具有一种旅鼠般的、模仿他人的倾向,即使是愚蠢或不理性的行为。
- 巴菲特相信惯性驱使来自几种令人不安的情况:
- (组织机构)拒绝改变当前的方向;
- 闲不住,仅仅为了填满时间,通过新项目或并购消化手中的现金;
- 满足领导者的愿望,无论其多么愚蠢,下属都会准备好新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 同行的行为,同行们是否扩张、收购、制定管理层薪酬计划等,都会引起没头脑的模仿。
- 巴菲特列出惯性三个影响因素:
- 大多数管理无法控制自己做事的欲望。这种多动症在商业活动中,经常以收购作为宣泄出口;
- 大多数管理者不停地与同业,甚至不同行业的企业,比较销售额、利润、管理层薪酬计划,这也导致公司的多动症;
- 大多数管理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就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吃几碗干饭。
- 管理层测试
- 如果你能仔细观察管理层的言行,你会早于公司财报和股票行情,估算出公司团队的价值,发现线索。这样做耗时耗力,很多人懒得做,但因此他们损失,而你受益。
- 巴菲特:回顾过去几年的年报,尤其是仔细阅读公司管理层言及未来的策略。然后,比照今天的结果,看看原来的计划实现了多少?比照公司过去的策略和今天的策略,看看有何不同?看看他们的思想如何变化?巴菲特也建议将公司年报与同行其他公司年报比较。
三、财务准则
重视净资产回报率,而不是每股盈利
计算真正的“股东盈余”
寻找具有高利润率的企业
每一美元的留存利润,至少创造一美元的市值
7.净资产回报
- 巴菲特:好的企业或好的投资,应该在没有财务杠杆的情况下,也能产生令人满意的回报。 此外,高杠杆企业在经济放缓之时,往往很脆弱。巴菲特宁愿在财务质量上犯错,也不愿意拿伯克希尔的利益去冒高负债的险。
- 如果进行有利可图的收购时,正好有相应的资金可用,那将是完美时刻,但经验显示现实情况往往相反。便宜的资金迫使资产价格升高,紧缩的银根和高利率提升负债的成本,也令资产价格走低。在诱人的价格出现时,资金的高成本(高利率)会降低机会的吸引力。出于这个原因,巴菲特说,公司应该分开管理资产和负债。
- 这种先借后用的哲学会有损短期利益,不过,只有未来投资回报能覆盖负债成本时,巴菲特才会这么干。这其中还有一个考虑,因为诱人的商业会并不经常出现,巴菲特打算时刻做好准备,他说:如果你想微距罕有的、快速移动的大象,你必须时刻带着猎枪。
- 巴菲特:一家优秀的企业应该在没有负债的情况下,也能创造良好的回报。那些依靠高杠杆负债而产生高回报的企业令人担心。
8.股东盈余
- 并非所有的盈利都是平等创造的。相对于利润而言,重资产型企业财报中所得提供的利润指标常常是虚的,因为这类企业会被通货膨胀悄悄侵蚀,它们的盈利就像海市蜃楼一般并不真实。
- 一家公司的现金流习惯上被定义为税后净利润,加上折旧、损耗、推销,以及其他非现金费用。
- 资本支出:一家公司需要将多少当年利润再投入新设备、工厂改进,才能维持其市场竞争地位?根据巴菲特的观察,绝大多数美国公司的资本支出几乎等同于它们的折旧。
- 相对于现金流,巴菲特更喜欢使用“股东盈余”——一家公司的净利润,加上折旧、损耗、推销,减去资本支出和其他必需的劳动资本。
9.利润率
- 如果管理层不能通过销售产生利润,伟大的企业也会变成糟糕的投资。提升盈利能力并没有什么大秘密:控制成本。 高成本动作的经理人会继续增加开销,而低成本动作的经理人总会发现节俭之道。
10.一美元前提
- 一家公司长期低效率地使用留存盈余,最终市场肯定会压低股价。反之,如果公司能善用留存资金,产生超越平均水平的回报,这种成功将迟早反映为股份的上升。
- 一美元原则:公司每留存一美元的利润,至少应该创造一美元的市场价值。如果市值的提升超过留存的数字,就更好了。
- 巴菲特:股市是个巨大的拍卖场,我们的工作就是挑选出那些优秀的企业,它们每保留的一美元最终都会创造出至少一美元的市场价值。
四、市场准则
必须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
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能否以折扣价格购买到?
11.确定价值
- 价值:一个公司的价值决定于在其生存期间,预期产生的所有现金流,在一个合理的利率上的折现。
- 巴菲特:确认企业的价值很简单,只要你能确定两个变量:1.现金流;2合适的贴现率。在他心理,对于一个企业未来现金流的预测,就像考虑债券票息一样的确定。如果一个企业的业务简单易懂,并且拥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巴菲特就能以比较高的确定性预测其未来的现金流。如果不能,他就会放弃。
- 巴菲特:用价格波动作为衡量风险的方法完全是一派胡言。他认为,如果公司拥有持续、可预测的盈利,那么企业风险即便不是消除了,也是减少了。
- 巴菲特:我很看重确定性,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风险因素将对你不起作用。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 成长和价值在某处是交汇在一起的。价值是未来现金折现后的现值;成长是为了确定价值的计算。如果企业的效率低下,就会损害股东利益。航空公司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在取得惊人成长的同时,却不能为股东提供像样的回报,这令多数航空公司的投资人尴尬多年。
- 巴菲特:无论一个投资者基于什么估值、什么原则买股票,无论公司成长与否,无论盈利呈现出怎样的波动或平滑,无论相对其当前盈利、账面值而言的价格是高是低,投资者应该买入的是,以现金流贴现方法计算后,最便宜的股票(越便宜越好)。
12.低价买入
聪明的投资者
市场并不总是有效。价格总是由于各种原因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非总有逻辑性可言。